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宣導勿餵獼猴 高市:已見效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今天表示,在壽山木棧道活動的部分台灣獼猴群,出生率明顯下降,且柴山民眾及遊客餵食行為也顯著減少,顯現勿餵食獼猴宣導逐漸產生效果。
市府農業局民國98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99年期中報告顯示上述成果,農業局表示,市府、學術界及民間NGO團體不斷宣導勿餵食台灣獼猴的行動,已經逐漸產生效果。
市府農業局表示,期中報告顯示,雖然台灣獼猴生殖季節可能延續到每年的78月,但初步研究顯示在木棧道活動的18號猴群99年出生率為46%,較前一年出生率71%降低不少。
柴山獼猴族群40多群,以18號猴群最強勢,且取得登山口最多食物資源,但經由觀察顯示柴山內民眾及遊客餵食獼猴的行為顯著減少。
市府農業局表示,多年來柴山餵食獼猴的行為,造成獼猴數量增多,也造成獼猴行為脫序,時有搶食及進入社區覓食造成人猴衝突。市府自90年起持續不斷宣導教育,98年在柴山設置5處宣導不餵養、不接觸、食物不外露、不攻擊、不帶寵物上山的宣導看板,並訂頒檢舉餵食台灣獼猴獎勵辦法及宣導志工實習、定期假日排班宣導,效果逐漸顯現。(2011/04/01中央通訊社,標題:宣導勿餵獼猴 高市:已見效)。
評論
一、「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98年出生率達71%;99年出生率達46%」,此份報告之出生率是「錯誤」呀!應是:98年出生率是「8隻嬰猴除以14隻成年雌猴=57%」;99年出生率是「5隻嬰猴除以16隻成年雌猴=31%。
二、比較研究法是對近緣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組織進行比較分析,找到這些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以99年出生率與98年出生率作一比較,是「同」物種又是「同」社群,怎麼有相關係存在呢?也就是「不能」作比較的,因此「不能」說:「出生率降低而勸導不餵食成功」,所以「餵食」與「族群生態」之間是毫無相關性的。
一、「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98年出生率達71%;99年出生率達46%」,此份報告之出生率是「錯誤」呀!應是:98年出生率是「8隻嬰猴除以14隻成年雌猴=57%」;99年出生率是「5隻嬰猴除以16隻成年雌猴=31%。
二、比較研究法是對近緣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組織進行比較分析,找到這些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以99年出生率與98年出生率作一比較,是「同」物種又是「同」社群,怎麼有相關係存在呢?也就是「不能」作比較的,因此「不能」說:「出生率降低而勸導不餵食成功」,所以「餵食」與「族群生態」之間是毫無相關性的。
三、「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100年出生率目前(已超過)99年出生率的31%,請問?是否能說:「出生率『提高』而勸導不餵食『失敗』」。
四、「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而又提出:壽山地區(1200公頃的柴山,共有「43」群,為何只提18社群的個案?為何不提其他「42」群,而且18社群又是於西元2007415日形成的旁支群(分群),難道於20074月後又發現25」社群嗎?
五、(一)與(二)作一比較分析
(一)、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民國95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及衝突管理計畫」,98年成果報告顯示:共有「42」群從民國86年「604」隻,到98年增加到「1247」隻而倍增「643」隻。
(二)、民國98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99年期中報告壽山地區(1200公頃的柴山,共有「43」群,從民國90年「800」隻,到98年增加到「1048」隻。
(一)與(二)作一比較的結果:民國988月是1247隻為何到民國10031048隻(1247隻減1048隻=199隻),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減少199隻。才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暴增?為何又減少呢?而增加一社群,為何又短少199壽山地區臺灣獼猴?

十隻累犯-終身監禁

高雄市府農業局生態保育科長蔡侑男表示,經常從壽山、柴山下山搶物的台灣獼猴,目前有十隻「累犯」關進壽山動物園動物收容中心,「曾經給牠們悔改機會,但惡性難改,只好緝捕到案,送入監牢」。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接受市府委託調查壽山、柴山台灣獼猴生態,他表示,十隻潑猴都是被集體生活的猴群「摒棄」在外的孤猴,在山上沒有自己地盤,「只好鋌而走險,下山搶劫」。 蔡侑男表示,十隻潑猴「犯行」都在三次以上,多是入侵民宅偷取食物,有一隻甚至跑到超商搶架上商品,還有在山下馬路上搶走路人手上的食物。蔡侑男說,每次縱「猴」歸山後仍屢犯不改,若放出去,牠們沒有地盤,覓食不易,還是會再下山搶物,因此決定將牠們終身監禁在動物收容中心。(聯合新聞網-2011331日,標題:十隻累犯-終身監禁)。
評論
一、「潑猴」及「地盤」之字眼不是「學術」用語。
二、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根本「沒有」十隻群外「孤猴」,群外「孤猴」是本人提出並發表的定義,其定義是單隻臺灣獼猴。
三、臺灣獼猴是群居生活的母系社會,是本人提出並發表的。
四、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沒有」所謂的脫序行為,造成動物的脫序行為,是人和獼猴的生存界限的問題,是人的生存界限影響獼猴,獼猴的行為不依法而謂之。也就是說:圈養或動物園裡的動物才有脫序行為的顯現。
五、十隻臺灣獼猴並「不是」累犯,也「不是」下山搶食物,是農業局於各地點放置誘捕籠,在誘捕籠裡放置「誘食」而誘捕之。
六、「終身監禁」這名詞:是用人類的文化規範來定義生態應有的制度,沒有回到獼猴的生態角度來看世界,學者和政府的威權文化,由上而下看世界,沒有由下往上看事件。
七、以漆彈槍驅趕臺灣獼猴的方法,這是人的棲地和自然棲地的爭端開始,對臺灣獼猴而言:是一種挑釁行為。
八、「項圈」要看是哪些動物才適用,獼猴是聽覺和視覺的動物,項圈的方式容易被他群或本群排擠,並不是「羞恥心」。

壽山台灣獼猴入侵校園處理機制座談會

    有鑑於近期壽山獼猴侵擾事件頻繁,國立中山大學於421日舉辦「研商壽山台灣獼猴入侵校園處理機制」座談會,邀請市府相關單位:農業局生態保育畜牧科、農業局動物保護處、觀光局壽山管理處等代表,獼猴專家林金福老師、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中山大學副總務長周明顯及校內各院代表出席與會,共同研商因應獼猴衝突各項措施。
    林金福老師表示,猴群本居深山裡,但因季節變化,春暖花開的季節會吸引猴群下山覓食,才導致猴子出現在校園裡,政府應該從「生態結構」、「生態區」的觀念來經營管理,如劃清壽山獼猴的保護區、及重新規劃登山路線、取締濫墾濫伐來保持完整的棲息地,並希望導正一般人對獼猴的偏見,呼籲大家先瞭解獼猴的習性,才能減少與猴群的爭端。
    裴家騏教授則建議,獼猴是靈長類動物,具有學習能力,且改變行為速度很快。民眾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會嚴重影響改變動物的覓食行為,使得野生動物依賴人類的餵養而失去原本的覓食天性,甚至會進一步向人類索食而產生攻擊行為傷害到餵養民眾本身。以長期面來觀察,若以有效的方式進行宣導禁止餵食的觀念,遊客及中山大學的師生不再主動提供食物來源,食物不露白,猴子不再有搶奪食物的機會,便會減少猴群下山覓食的行為。或者學校各院所可分區認養流浪狗,搭配其他配套措施,進行訓練,短期內會有嚇止作用,但並非治本之道,希望還是以人為約束來著手,以達成人與自然環境正面互動。
    中山大學副總務長周明顯總結,校園內會張各種貼禁止餵食獼猴等標語,來敬告遊客及中山大學師生。未來也不排除將「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明令禁止直接接觸、餵食或其他危害野生動物個體的行為,違反者經拍照舉發將罰款新台幣六千元的條款適用於校內,或是校規記過處分,以杜絕獼猴的侵擾。
    再者校方也會加強教育課程、新生訓練、通識課程、生態講座等等,加強學生對自然生態的正確觀念,及對待野生動物的正確態度。校園宿舍窗戶也擬加裝鐵網防止猴子入侵,定期修剪高大的樹木減少猴子的攀爬物。另外希望觀光局及農業局提供協助,在登山步道增加裝琉璃網,修訂柴山步道區域管制遊客,期望透過各種管道,共同努力達到人與動物的平衡。

認識壽山台灣獼猴講座

    中山大學總務處事務組1日舉辦「認識壽山台灣獼猴」講座,邀請獼猴專家林金福解說獼猴習性及生態,並針對中山大學近日獼猴入侵校園問題建議防範措施及應對。
    中山大學事務組組長趙崇偉介紹,近日中山大學猴子入侵事件增多,因此兩個禮拜前就開始邀約林金福老師前來演講,希望透過獼猴習性的解說,讓校內教職員生更加了解生活的環境。現場許多教職員以及學生到場聆聽,也有不少教授現身聽講。林金福為中山大學生科所博士生,研究觀察柴山獼猴生態已有19年歷史,若包括在墾丁、觀音山、旗尾山、甲仙等地觀察的紀錄,「加一加就三十年了」,因此對於壽山台灣獼猴的習性可說是瞭若指掌。
    林金福首先指出某些專家一直強調獼猴數量越來越多,但實際上調查的辦法卻是做問卷,「問的是人不是猴」,或是對登山客隨機詢問,但事實上這些少部分的專家是主張猴體實驗的成員,用危害農作物等說法「把猴子汙名化」,保育層級才會從一級降到三級,為的是可以合法獵捕猴子,「台灣獼猴全台不到一萬隻」。此外,林金福認為「餵食只是藉口」,「包括『不要對視』的說法根本是錯的」。
    講座中林金福對於獼猴的母系社會社群,生育交配期,分群行為,外觀辨別,習性一一解說。林金福解釋,因為春暖花開所以猴子就下山了,林金福說,猴子食葉及花序為主,中山大學翠亨宿舍後方為廢棄的芒果園,吸引猴子吃芒果花序,五月時會轉往文學院,因為有人種荔枝,接下來七月時便會移往盛產龍眼的中壽山,近日出現在武嶺以及翠亨宿舍區乃至於電機大樓的猴群便是由此而來。
    林金福也分析,雖然猴子的主食為樹葉花序,但針對常搶人類食物這一點而言,其來有自,壽山的猴子常搶麵包、吐司,除了味道香之外,其實牠們最喜歡的是饅頭及白飯,因為柴山上是軍營,「以前阿兵哥早餐吃饅頭,中午吃白飯」。也因猴群會聞香而來,若是門窗沒有關好,猴群便容易因為餅乾、麵包等食物侵入,若是找不到食物還會把房間弄亂。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物不要外露,對於猴子來說,看到食物就是誘惑,由其獼猴模仿能力強,看人類動作就可學習,現場聽講者也舉證歷歷,舉凡看過開開窗、開冰箱、拉拉鏈等,聰明的猴子智商可比九歲小孩。
    林金福說,一般人常說遇到猴子攻擊,「那不是攻擊」,猴子常作勢威嚇,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要感到害怕,要直視猴子眼睛,「猴子沒自信才會威嚇人」。林金福提出防範措施,建議中山大學修剪樹木,以防猴子直接透過樹枝攀爬或棲息,也提議在宿舍區低樓層窗戶加裝固展鋁使猴子無法進入,中山大學也於猴群凌晨覓食的時間點加強巡邏。

中山大學校友總會「柴山生態知性之旅」聯誼活動

3月的柴山春風徐吹,草木蓊鬱,中山大學校友總會特舉辦「柴山生態知性之旅」聯誼活動,探訪柴山獼猴生態,此次活動除促進校友間情誼,透過踏青服務可以多吸收大自然芬多精。
    活動邀請熟悉獼猴生態的林金福老師解析「柴山獼猴生態」,林金福老師是中山大學生科系博士班學生,長年觀察台灣獼猴生態對柴山彌猴有很深入的瞭解,藉此難得的機會在林金福老師的導覽下讓中山大學校友總會顧問與理監事們進一步了解柴山生態。林金福老師細心為大家講解猴子的特性,老師準確的辨別出每隻猴子,猴子們也認得他信任他。讓大家嘆為觀止的是,林金福老師對著深山發出「猴……」的長音,四面八方彌猴們都會陸續以他為中心群聚過來,溫馴的圍繞在大家周邊,能如此近距離的與彌猴接觸,大家都留下深刻的回憶。
    此次校友總會聯誼活動美滿的畫下句點,參加校友及眷屬對於此趟柴山踏青、生態之旅相當滿意,收穫良多。校友總會李雄慶理事長也感謝母校對校友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未來也希望能多舉辦有益身心健康的踏青活動,讓中山大學畢業校友以母校為中心凝聚校友情感。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壽山臺灣獼猴族群初生的嬰猴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族群(各社群)於每年4月初生的嬰猴,雌嬰猴高於雄嬰猴。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壽山臺灣獼猴換毛與氣候(雨量)具有相關性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換毛與氣候(雨量)具有相關性及與雌猴生育嬰猴的相關性。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壽山地區臺灣獼猴-見真章-真心情


說「我」研究臺灣獼猴投入太多的「個人」情感,而「牽拖」我的看法或觀察有待商榷嗎?但是「猴性」見真情,絕不是一般人的觀感是又愛又恨。雖然本人自民國82年(西元1993年)長期以來至今,繼續並全心全意地投入「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觀察及研究,終身以此(臺灣獼猴)研究為志業。
本人早期的研究是以野外臺灣獼猴的族群生態、活動範圍、食性及習性為議題;目前的研究則以野外臺灣獼猴的族群成長、來源、分布組織結構、社群之分群及社會行為為議題。因為目前尚未完成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生活史」及其他地區野外臺灣獼猴的確切調查等因素,必須再繼續觀察、研究45年的時間。所以本人經常拒絕媒體採訪,說時機尚未到,請再待幾年吧。
媒體人常被「少數」專家、學者所利用、愚用而渾然不知,等到發覺時,已為時晚矣。逮明白部份的事實真相,雖心中存疑,也只好私下竊竊地私語,我們是不是又「受騙」了。各位媒體人,還記得民國94年(西元2005年),「預先」設定捕捉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數幾十隻,然後說:驗出猿猴類 B病毒而說「不要餵食」等(猿猴類 B病毒本來就寄生在獼猴體內),然後再「野放」之事嗎?
結果呢?就有民國95-98年之「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及衝突管理計畫」的產生,爾後又藉著「改善人猴衝突」,又有民國98-101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其計畫的內容報告:只有族群數量及成員數量,而且前後的計畫的內容報告是「兜不攏」的,也「沒有」各社群的出現日期和分佈圖或點,根本沒登山好好地調查,只在乎計畫是否有「經費」。
「北壽山」(俗稱柴山)自民國78年(西元1989年)開放以來,所發生臺灣獼猴搶奪食物、傷人的「個案」事件,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有如一齣「結局」已知的百年連續劇。切記:「有些個案事件是說謊的」,卻把「全」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汙名化」,已達到根深柢固而牢不可破的地步,而形容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是罪不可赦般的「凶神惡煞」的「潑猴」,又不是「孫悟空」。如果「全」壽山地區臺灣獼猴都是「惡名昭彰」的「猴死囝囡」,請問誰人敢登山,事實證明:如今登山民眾反比往常更多而有增無減地不怕「潑猴」,尤其是「469」經常嫌猴屎「臭」而驅趕之。
「謠言止於智者」,相信各位應該是「智者」吧!每當臺灣獼猴「個案」發生,千錯萬錯「攏是」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錯,並怪罪餵食者,真是莫名其妙。就連滿地皆是「鳩毛」,第一印象即怪罪臺灣獼猴,其實是松雀鷹所為。甚至於連「雞、鵝」毛也是如此說法,臺灣獼猴「何罪」之有呀!。片面之詞,何足以信?偏頗的言論,有如「欲加之『獼猴』罪,何患無辭」?再說:人一個「搶」字如何了得嗎?
媒體報導是否正確、公正在於提供訊息的機構、單位,尤其政府單位所提供的訊息,往往不經查證而立即播出,播出的又是「潑猴」等。媒體報導經常只截取某段的「一句話」而省去「前因後果」之斷章取義的作法,如西元2011331日聯合報記者電話訪問我,我說:如何等的「賞他一巴掌」之事,不久各電子媒體而以「一巴掌」之詞大作文章,並訪問少數專家學者說:如何等又如何等?農業局官員也跟著說:會激怒喔!為了「炒」大新聞或想引起彼此的對立。結果呢?是一樁「烏龍」事件,反而打自己「一巴掌」。
不管是跑新聞、挖消息,媒體報導常在某種壓力下,其報導的內容,往往遷就某人、某事而避重就輕,所報導的也不是客觀面和真實面。然而媒體人是心知肚明的,竟然稱呼本人為研究臺灣獼猴的權威。也好吧!但是本人真地承受不起「權威」兩個字呀!可是「權威」兩字,可顯示出少數專家、學者的無知及可悲;也顯示出:一般人面對被「汙名化」的臺灣獼猴時,也是一種「無知」的恐懼。
本人任教於高雄市立溪埔國中,35年來一直秉持著誠實的信念是始終如一的。就如本土化的歌仔戲及布袋戲雖隨著時代而逐漸沒落,我常以其永存的「忠孝節義」精神,來教導學生「是非善惡」的價值觀,因其價值是無限的。如今所教導的學生已是「桃李」滿天下,對本人而言有莫大裨益。因而第一代的學生稱呼本人為「福哥」,而第二代的學生稱呼本人為「福伯」,所以當學生面對被「汙名化」的臺灣獼猴,有所「錯誤」認知、觀念及說謊時,我就會打「×××-錯錯錯」。
野生動物保育法,常常只是保護野生動物而已嗎?棲地、活動範圍和食物是否也應該納入保護的範圍,應從生態的結構來做思考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尚未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之前,「全臺」臺灣獼猴可説:是「哀鴻遍野」!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來,也正是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極力地被鋪天蓋地的「汙名化」的開始,其刻板印象,盛行至今。
那時,北壽山(俗稱柴山)正式開放後,俗語說:「人怕出名,豬怕肥」而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也是「猴『吼』出名而是非多」。各地區也不是經常藉臺灣獼猴如何危害農作物等藉口嗎?然真正的導因是早期人與猴的爭地問題及在於獼猴和農作物的開發問題。「有心人」就是藉著各種不是理由的理由,導致臺灣獼猴由珍貴稀有、瀕臨滅種的第一級而降為普通保育的第三級,甚至在某種條件之下,可獵捕、獵殺臺灣獼猴。俗說:「人言可畏」呀,然而臺灣獼猴卻是「無語」問蒼天,所以本人走到這裡或哪裡,臺灣獼猴就會出現告訴我,要本人替其說一句「公道話」,並不是「討公道」。
26年來,往事歷歷在目,猶在眼前,尤其目睹臺灣獼猴被獵殺的「慘狀」,更使我痛心。關於臺灣獼猴的認知、澄清、保育及心得、評論或針對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應有的一些作法,老早公布於本人服務的溪埔國中網站而部落格於西元2010107日才上網,所以也就不加詳述。
現只針對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所發布的新聞稿(聯合新聞網-2011331日,標題:十隻累犯-終身監禁)及(2011/04/01中央通訊社,標題:宣導勿餵獼猴 高市:已見效)作一說明。俗語說:「沒知識也要有常識;就是沒常識也要看電視」,但是對臺灣獼猴的認知卻是沒知識、也沒常識、看電視所播內容也是一派「胡說八道」,還是少數專家、學者說的。
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沒有」所謂的脫序行為,造成動物的脫序行為,是人和獼猴的生存界限的問題,是人的生存界限影響獼猴,獼猴的行為不依法而謂之。也就是說:圈養或動物園裡的動物才有脫序行為的顯現,就如猿猴類 B病毒,只在於圈養或動物園裡的猿猴類才會爆發出來一般,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是野生動物,所以「沒有」所謂的脫序行為。
難怪國內少數專家、學者常以圈養行為上的研究「套用」在野生臺灣獼猴的行為上、或哺乳類動物的情況也是如此,甚至於把國外的「猿猴類」的社會行為上的研究也套用在「臺灣獼猴」的身上。所以我的觀察、研究的野生臺灣獼猴與圈養或動物園裡的臺灣獼猴是「截然不同」的。
野外臺灣獼猴的社會結構,成年雌猴於生育期間,亞成雄猴(4-5)會於3月初起,逐漸地離開出生群而組成雄性單性群,雄性單性群組成的成員大多是亞成雄猴,極少數為群外孤猴(67)。臺灣獼猴社會結構中的雄性單性群,這名詞最早是由盧堅富先生提出的,他說:要了解雄性單性群定要長期追蹤,這句話給予我莫大的啟示。所以您說的十隻孤猴,應該是雄性單性群吧!先在此幫您澄清一下。
臺灣三月瘋媽祖,然而三月也是壽山地區「瘋獼猴」的開始,是「有心人」在操弄的。此時新聞媒體也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瘋猴」,不知道「瘋」到何時?當然又是「龍眼」成熟時又會重播「往昔」的畫面。尤其是電子媒體會一再重播「誘食」讓臺灣獼猴搶食物的畫面,真是「風神」。所謂一個「好的生態區」,人造的食物不可以上山,容易產生環境衛生和生態結構的干擾,也產生人和獼猴的生態緊張問題。造成此緊張問題的是不是都是「瘋人」。
那些「誘食者」囂張的行徑比起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個案」更是「惡劣」,所以不要把「個案」事件而「遷怒」所有的臺灣獼猴。且說分布於中壽山及北、南壽山大部份地區(軍事管制區)的臺灣獼猴會搶食嗎?會傷人嗎?各地區深居蔡「深山」的臺灣獼猴會傷人、搶食及擾人嗎?所以被「汙名化」的臺灣獼猴是何等的「無辜」呀!大坑、烏山獼猴保護區的「餵食」主人,到處宣傳他們的猴子很「乖巧」,不像壽山猴子那麼地「囂張」。政府也不是幫此獼猴保護區大肆宣傳嗎?怎麼差那麼多。
每年11-12月正是臺灣獼猴交配的顛峰期,是成年雌猴發情的顛峰期,也正是成年雄猴「瘋某」的時候,哪有時間「咬人」及「搶食」。真是健忘前年(西元2009 0720)頻果日報所披露的新聞嗎?再說:臺灣獼猴紀錄片(活靈活現)赴美參展奪榮獲美國蒙大拿第32屆野生動物影展(IWFF),獲得三個獎項,讓台灣再度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此影片在美國各地播放,獲得很高的評價。(2010/2/27各家媒體皆報導此新聞)。  
然「活靈活現」真正拍攝的「地點」卻是「壽山」而不是「二水臺灣獼猴保護區」,影片中主角是「壽山地區」的臺灣獼猴,此影片(活靈活現)所播出的內容,那才是「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真面目」。所以(活靈活現)台灣獼猴紀錄片,直接佐證「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完全是被「汙名化」的,希望還給影片中主角「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一個公道,各位也該是說句「公道話」時候了。但不是農委會所言:臺灣「生態」保育的成果。
記得:農委會於民國96年也不是宣告保育「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保育的成果,西元201141,當我於中山大學「認識壽山臺灣獼猴」講座後,高雄市農業局也不是宣告「五不奏效」的成果嗎?真是見「鬼」,還是「心虛」或是「欲蓋彌彰」。我如此說法,千千萬萬「不要激怒」。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接受市府委託調查壽山、柴山台灣獼猴生態,他表示,十隻潑猴都是被集體生活的猴群「摒棄」在外的孤猴,在山上沒有自己地盤,「只好鋌而走險,下山搶劫」(2011/04/01中央通訊社,標題:宣導勿餵獼猴 高市:已見效)。
首先「潑猴」並非是「學術」用語,少數專家、學者不會以「潑猴」形容之,就如不能以「脫序行為」形容野外臺灣獼猴一般。群外「孤猴」是本人提出並發表的定義,其定義是單隻臺灣獼猴,絕對不可能是「十隻」!十隻也不是「集體」生活!壽山地區根本「沒有」十隻群外「孤猴」,何況臺灣獼猴是群居生活的母系社會(也是本人提出並發表的)。
把十隻視為群外「孤猴」的說法,講得實在地「離譜」!就如同26年來,永遠把「一」社群(猴群)數量(成員組成)定義在「2030」隻之間,所以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才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共有4398年增加到1048隻?(43群×24隻=1032隻,差16隻而已,哇!真神!)
請問「墾丁」、「福山」等地區每一社群的數量「都」不會成長嗎?都不會分群嗎?我常批評地說:各地區研究臺灣獼猴的結果、結論有時是「個案」的研究,何況研究時間又短,研究的結果有時是不值得討論的,只能當作「參考」而已。再說:民國82年(西元1993年)我為何到「壽山」觀察、研究臺灣獼猴?就是要了解各社群間的互動之社會行為及探討臺灣獼猴「內心感情」的世界。
「壽山地區」含北、中及南「壽山」,「北壽山」才是俗稱的「柴山」。「柴山」這名詞原是桃源里居民的專用詞(如柴山國小-如今已廢校),現今「柴山」兩字卻遭自稱保育團體的專用詞,以及遭不明究理的人濫用,而造成「壽山」與「柴山」的混為一談。可喜呀!高雄市政府深感「壽山」與「柴山」的混淆不清,所以改「柴山」為「壽山」,而公告「『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但也套用官方說法:「不要有政治意識」。
自然應回歸到自然,用很自然的生存方式,讓它有自然的面貌。但是登山民眾很「白目」,在指示路徑及休息區(大多是私闢)的指示牌上的「壽山」兩字,卻用油性筆把「壽山」塗抹而改「打九山」。此行徑就好比:只要加上「自然」這兩字,就是自然;公園就是公園,加上「自然」這兩字就是「自然公園」;國家公園就是國家公園,加上「自然」這兩字就是「國家自然公園」。自然當然是自然,但其「人工」設施何其多!如沒有「自然」兩字,可加上「保育、保護」兩字、或冠冕堂皇地加上「自然保育」四字。有在保護自然嗎?嘴角卻掛著「自然就是美」,實在諷刺。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生態保育科長蔡侑男表示,十隻潑猴「犯行」都在三次以上,每次縱「猴」歸山後仍屢犯不改,若放出去,牠們沒有地盤,覓食不易,還是會再下山搶物,因此決定將牠們終身監禁在動物收容中心(聯合新聞網-2011331日,標題:十隻累犯-終身監禁)。
「終身監禁」這名詞:是用人類的文化規範來定義生態應有的制度,沒有回到獼猴的生態角度來看世界,學者和政府的威權文化,由上而下看世界,沒有由下往上看事件。再說:「沒有地盤,覓食不易,還是會再下山搶物」,此說法又是完全「×××-錯錯錯」呀!根本沒有商榷的餘地,煩請多看、讀「書」吧。
十隻臺灣獼猴並「不是」累犯,也「不是」下山搶食物,是農業局於各地點放置誘捕籠,在誘捕籠裡放置「誘食」而誘捕之。也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粥」而不「飯」,「粥」是容易攪拌,所以有時「真相」的背後,如同廁所內的糞是愈攪愈「臭」。不要以為值入晶片就能有憑有據,但說十隻獼猴是累犯就「已露出馬腳」了,俗語說:「若要莫人知,除非己莫為」
再請問這十隻臺灣獼猴猴都是雄猴嗎,都是群外孤猴嗎?自西元1999年獵捕以來,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不知道死了多少臺灣獼猴之「冤猴」?高雄市壽山動物園的環境與空間,比起台北市木柵動物園簡直是「差十萬八千里」,而終身監禁在動物收容中心獼猴,又到底有多少臺灣獼猴之「冤魂」?
以漆彈槍驅趕臺灣獼猴的方法,這是人的棲地和自然棲地的爭端開始,也是對臺灣獼猴而言:是一種挑釁行為,以漆彈槍驅趕臺灣獼猴的解說,更是「無稽之談」!為何呢?這是穿鑿附會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掛「項圈」的謬論,請問「漆彈槍」與「項圈」的區別在哪裡?
「項圈」要看是哪些動物才適用,獼猴是聽覺和視覺的動物,項圈的方式容易被他群或本群排擠,並不是「羞恥心」。壽山地區有五隻雄獼猴掛「項圈」,早已「掛」了。三隻掛「項圈」雌獼猴,其中有二隻於2011/1/18(台南大學動行研討會)結束後,沒多久即失蹤了,連盡心盡責之核心雄猴(俗稱猴王),我與女兒也遍找不著了。
壽山動物園「人員」常以漆彈槍驅趕獼猴?由此可知壽山動物園「人員」對臺灣獼猴的認知、了解程度與其本身素質修養如何了。那麼一般民眾的認知與素養又是如何呢?再說:此方法會造成「反效果」外,也是錯誤的示範,讓人有「只准官方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觀感,也會引起「有樣學樣」的學習及模仿「瘋」。
民國92高雄市「錯誤」宣導登山民眾帶彈弓、拐杖等「防身」措施,最後結果呢?登山民眾就攜帶彈弓、拐杖等,反而以「挑釁」、「驅趕」及「傷害」臺灣獼猴為樂趣,好端端地坐在那理,干你「屁事」。請問!臺灣獼猴會不會「反擊」呢?野外臺灣獼猴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會一樣畫葫蘆而有樣學樣,而且也會「記憶」喔!因為野外臺灣獼猴有辨識「親、疏」的能力,千萬不要「小覷」。。
真「搞」不懂?就是「瞎掰」!在「制度下的不餵食」與「族群生態」有何關係?根本「沒有」相關性的問題。「餵食」怎麼會引起「人猴衝突」呢?百聞不如一見,看到國內、外獼猴保護區餵食獼猴「有」引起「人猴衝突」嗎?當然「沒有」啊!何況引起衝突的主因是「人」而不是獼猴。
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沒有「人猴衝突」問題的存在,衝突是人製造出來的「假相」,這也是「倒果為因」的結果。受臺灣獼猴的干擾地區是「經年累月」嗎?臺灣獼猴只是「過客」吧!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可食性植物有三百多種呀!再說:「明知山有虎『猴』,偏向虎『猴』山行」,難道是:「不入虎穴『猴洞』,焉得虎子『猴仔』」嗎?
民國82年確實有人餵食臺灣獼猴(約7-10),於民國90年以後這些人(餵食者)即告瓦解,目前大多是「隨機」的餵食者。坦白地說:目前所強調「不餵食」的計謀,完全是針對「我」而來的。如果我真的在餵食,那麼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所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有43社群?數量是1048隻?如果是「真」的話,其實是假的。那麼我定會傾家蕩產地「餓死」!不餓死的話,也要學習台中市「大坑獼猴保護區」收門票及台南市「烏山獼猴保護區」請求政府補助,或如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所申請政府補助了。
為何是「倒果為因」呢?因為民眾登壽山,是經年累月地破壞臺灣獼猴棲息地、濫闢休息區或路線、到處鑽「洞」和做出種種挑釁、驅趕臺灣獼猴的言語舉止以及在「人多於猴」所造成的「空間擠壓」而逼迫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下山的。既然衝突引起的主因在於人,為何又衍生出「改善人猴關係」的計畫呢?又提出什麼「遷移計畫」?話說回來:遷移的主角應該是「人」才對,因為「人」才是「占地為王」,是所謂的「乞丐趕廟公」。「人」侵門踏戶-「壽山『猴山』」有如自家的「灶腳」,不是有一則新聞:人經過他人「廁所」回「自己」的家而被判罰五萬元,這應該不是「恐龍」法官吧。
也真「搞」不懂?就是「瞎掰」!自西元1998年四角嶼「野放」獼猴失敗。為何會失敗?因為少數專家、學者根本不懂臺灣獼猴的社會結構及行為等,所以「註定」是失敗,不要再「牽拖」了。2011/4/8媒體訪問少數專家、學者,少數專家、學者說:要移就要移「整群」等,真是一言難盡。為何至今仍與其合作?結果什麼也「無」呀!當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發生某些「個案」事件時,接受媒體訪問所談的內容就可驗證之。請媒體查查往昔的報導的內容真是「啼笑皆非」,根本是在「作秀」而「秀逗」。
農委會於西元1992年委託「國外」博士生研究墾丁國家公園的臺灣獼猴「分群」現象,花了一百萬新台幣也「無結果」呀!西元1999年也花了一百萬新台幣,委託「國內」少數專家、學者調查「全省」臺灣獼猴的數量,於西元2000年出爐的結果,是「預測」的「膨風」「全省」臺灣獼猴的數量。如此「膨風」的數量的話語,當時是非常「瘋」行,影響之深遠,至今還是「琅琅上口」而一發不可收拾呀!這可與「改善人猴關係」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歷久不衰」又「彌堅」,不是「謎『獼』思」也不是「迷『獼』路」。
太魯閣、墾丁等國家公園內有「人猴衝突」的發生嗎?國家公園內哪有處處林立的休息區呀!臺灣獼猴棲息地有遭破壞過嗎?當然是沒有呀!反觀:壽山地區「私闢」的休息區到處林立,而且隨「月」有增無減,甚至霸佔「公設」的休息區,有取締嗎?當然是沒取締,只是公告而視若無睹,就是有取締也「睜一眼,閉一眼」。廢棄物又如何處理呢?墾丁路上無垃圾,因落山風;壽山地區沒有垃圾,因多「坑洞『谷』」呀!
登山民眾不管是「透早」還是「暗暝」,如「馬不停蹄」般地破壞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棲地,並長久以來以彈弓、BB彈、樹枝(幹)等來挑釁、驅趕獼猴等行為舉止而造成獼猴受傷,可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理賠嗎?造成的「猴怨」,高雄市政府有在捍衛「獼猴」的權益嗎?高雄市政府有關心過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嗎?答案是一句話:「漠不關心」,因為高雄市政府是完全佔在「人」立場、觀點來規劃的,所以造成壽山地區的指示牌上的路徑及休息區幾乎是「私闢」的。請問?臺灣獼猴造成的「民怨」是有選票!那麼人類造成的「猴怨」是沒選票嗎?最起碼有「三」張以上,此「三」是「虛詞」喔。
人類需要「教育」,因人常自以為是及為所欲為,何況人性有其「醜陋」的一面;動物需要「保育」,有其「真實」的一面,動植物都要保育的永續經營,並不是說一套而做一套。為何要將動植物列入「保育類」?是當時動植物慘遭濫殺、濫砍造成數量的遞減嗎?還是怕「裴利」法案的經濟制裁呢?當然是後者呀!所以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完全是「被動」的。
目前常以「保育類」三個字當藉口,謬說臺灣獼猴因冠上「保育」二字而不能獵捕,造成臺灣獼猴數量「暴增」?甚至說:「餵食」會造成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暴增」?奇怪啦!「大坑獼猴保護區」、「烏山獼猴保護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所及玉山國家公園之阿里山的塔塔加,也是「餵食」為何沒有「暴增」呢?
為何「謠傳」「餵食」會造成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暴增」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於臺灣獼猴之「活體」實驗。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多」嗎?在「人多於猴」的情況下,政府卻鼓勵多生育而有種種津貼的補助,為何是「空穴來風」的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之數量「暴增」?卻有人提出獼猴「結紮」之說法而如出一轍。說什麼保育、保護,都是「狗屁倒灶」之事。
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壽山地區開放以來,整個生態環境已是「骨瘦如柴」,並不是所謂的「瑰寶」而有所侮辱「賈『假』寶玉」!顯然高雄市政府無心管理「人」、也無心經營壽山「整個生態環境」,而且放任「人」刻意地破壞生態環境。壽山地區除盜採「月橘」、「可用性」植物嚴重外,已造成「鍬形蟲」的滅絕、臺灣畫眉、松雀鷹或山羌的銳減,也看不到大冠鷲及穿山甲了,鐘乳石也沒了,不知一葉松是否「存活」。
壽山地區棲地零碎、破碎化,地形地貌的破壞殆盡,已釀成獼猴棲息處及分布的改變。自然誘因造成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是「過客」。所以中山校區原有二社群,於2010/8/282011/1/23分群而有四群;龍皇寺登山口上原有二社群,於2007/4/15分群而有四群;鼓山高中登山口原有一社群,於2011/2/4分群而有二群;壽山動物園原有一社群,於2006/4/23分群而有二群;柴山部落有二社群於海豐營區附近活動。
這幾社群每當本人帶「他們」回棲息處附近後,「透早」又被登山客驅趕下來,所以「有時候」還是會於其附近活動,請勿見怪,臺灣獼猴只是「過客」而已,並不會「整年」待在那裡,請大人有「度量」吧,但是「餵食」與「族群生態」是毫無關係的。懇請您常常「親自」地走一回「壽山」吧,並不是要求全山「走透透」喔!那是「不可能」的事。且說:「請不要餵食獼猴,增加獼猴入林覓食機會」的紅布條到處林立,真是一大「諷刺」,人說:「諷刺」會帶來反省,結果反而是高聲頌讚「宣導勿餵獼猴-高市:已見效」,豈不是「愈描愈黑」。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民國98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99年期中報告顯示上述成果,已經逐漸產生效果(2011/04/01中央通訊社)。
我說:「睜眼說瞎話」,更是「胡扯」,因為是否「餵食」與「族群生態」是毫無相關性,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族群生態學含社群數量、出生率、死亡率、存活率、成長率等,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之社群與數量是天天在改變的,不是一成不變。也許少數專家、學者,至今還真「搞」不懂?「族群」與「社群」的定義。
國外研究獼猴空間的承載量為「一族群」的承載量「約100公頃」;而我研究壽山地區野外的臺灣獼猴是「一社群」的空間承載量「約1公頃」。如此一比較,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民國95-98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及衝突管理計畫」的結束報告及「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99年期中報告可看出「端倪」,「族群」與「社群」的定義的混淆而蒙蔽世人。
再說:在自然及人為因子影響下,本人15年來的統計: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成長率只達「8.12%」。其他地區的臺灣獼猴數量反而是遞減的,每當媒體報告各地區臺灣獼猴等,我心裡很慶幸地安慰自己「好家在」。如果不信的話?請走一趟:大社觀音山與義大的開發及旗尾山與廟宇的興建。
臺灣獼猴不是如少數專家、學者及媒體報導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經「餵食」後而「很會生」?前面一再提起:「餵食」與「族群生態」是毫無相關性,那麼「餵食」與「很會生」也是沒有因果關係,是前後「矛盾」的。導因是少數專家、學者「沒」研究、觀察及實際查證下降的看法而已。導致人云亦云及「道聽塗說」的偏差認知、觀念。
臺灣獼猴又不是「狗」,說狗反而對不起愛狗人士,請見諒。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社群(猴群)本來就存在,因在人類長期獵捕的壓力下而躲藏在「軍事管制區」內,是在本人長期追蹤下而陸陸續續地出現,「很幸運」於2010/12/252011/2/28又發現二「新」社群。
2011/4/1愚人節於中山大學講座「認識壽山臺灣獼猴」,講座結束後。有位先生說:他在中廣(壽山)服務四十年只看到「二隻」臺灣獼猴,我心想:「好家在」是「一公一母」。媒體經常問本人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到底有幾社群(猴群)?數量到底有多少?我答說:我調查的社群數與成員數量,絕對和一般人或少數專家、學者所見的社群數與成員數量是「完全」不同。
為何呢?因我有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猴口卡」,有如身分證,「猴口卡」內有臺灣獼猴的姓名、綽號或特徵及出生年月日、死亡日期等。就如少數專家、學者所研究的「個案」都是以代號和編號為之,我所研究的「社群」都有名稱及姓名,如我說阿醜群的「阿醜」登山者即知道是那隻臺灣獼猴了。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中的社群,分群後也有延續的代號及應有的名稱。
就是如此,我常說:一般人或少數專家、學者所見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社群,約在「十」社群以內,數量是「看一影,生『三』子」,主因在「欠缺」個體辨識的前提下,社群數與成員數量鐵定會「重複再重複」,而且又不了解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活動範圍及作息時間等。再說:數量是在研究統計上所採用的,又何況不懂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空間承載量(K)到底有多少,只會「套用」國外的看法,而且「族群」與「社群」又「混為一談」。所以本人最怕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數量」被「濫用」,甚至被「盜用」。
壽山地區(1200公頃的柴山,共有「43」群,就是不寫出(社群)?真的嗎?當然是假的;又說從民國90年「800」隻,到98年增加到「1048」隻?真的嗎?當然又是假的,為何如此毫無「遮掩」地說呢?因為,反正大家「攏莫宰羊」呀!再雄辯也勝不事實?但是「老天有眼」!偏偏我「全知道」事實的真相而且是真的「假不了」。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民國95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及衝突管理計畫」98年成果報告顯示:共有「42」群從民國86年「604」隻,到98年增加到「1247」隻而倍增「643」隻?是倍增嗎?當然又「不是」呀!那麼請問民國988月是1247隻為何到民國10031048隻(1247隻減1048隻=199隻),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減少199隻。才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暴增?為何又減少呢?增加一社群,為何又短少199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扯來扯去都是少數專家、學者的話。這樣前後不一致的報告之「矛盾」,為何如此般呢?不說也罷!
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我的記錄是民國97年才分群的,難道少數專家、學者於97年後又發現了(431825)的新社群嗎?還是往前社群是「造假」的!第18社群怎麼恰好又是我陸續發現的「原社群」的代號(A..),真是天下無巧不成「書」!還是「空」穴來風?難道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沒」分群嗎?分群不會再融合嗎?不要「自打嘴巴」了。由這些「數字」或「編號」得知,已是「不打自招」了。
有踏遍過整個壽山地區嗎?何況中壽山完全是「要塞軍事管制區」及北、南壽山大部份也是「軍事管制區」,有「誰人」能進入調查、研究,答案當然是「只有本人」,不過還是有人勇闖「鬼門關」。我常說:研究臺灣獼猴首要在於「個體」的辨識的了解,所以我才有「猴口卡」。
此情況有如外國人看中國人或中國人看外國人都是同一樣的臉孔,相處久了才能辨認清楚「對方」,否則會造成「指鹿為馬」呀!國劇的臉譜與臺灣獼猴的臉型是非常「相似」的,到底誰模仿誰呢?不管了。只套一句國劇所說:「此事當真」嗎?唯有在長期而有耐心、恆心、愛心及能辨識臺灣獼猴的個體之前提下,如我看臺灣獼猴的走路的姿勢即能知道是「誰」,如此才能深入了解壽山地區臺灣獼猴族群生態、來源、分布、社群數族群成長、組織結構社會行為食性及習性等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民國98年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3年「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數量影響因子分析計畫」99年期中報告:「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第18社群98年出生率達71%;99年出生率達46%」,此份報告完全「錯誤」呀!我的記錄之正確答案是98年出生率是「8隻除以1457%」(嬰猴出生數÷成年雌猴數);99年出生率是「5隻除以1631%」(嬰猴出生數÷成年雌猴數),由此可知:此份期中報告是「雌雄莫辨」?或是資料「造假」之疑。
此份期中報告:以「99年出生率與98處出生率作一比較」,竟然說:「出生率降低而勸導不餵食成功」。那有這樣的比較法,是蒙蔽外行人還是「內行人」。再說:為何不取其他下山的社群或「第18社群」的本群呢?也就是說:「為何獨取此『個案』」呢?我斬釘截鐵說:其他社群有:99年出生率「高」於98年出生率,難道說:「出生率提高而勸導不餵食『失敗』」,豈不是又「天馬行空」嗎?
真「搞」不懂?就是「瞎扯」!是否「餵食」與「出生率」又有何相干?根本是「沒有」相關性的。所以才會造謠及說謊「餵食」會造成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很會生及暴增而一直在蒙蔽世人。既然「餵食」與「族群生態」之間無關,是不是也可推論「不餵食」與「族群生態」之間無關呢?甚至「餵食」與「不餵食」都與臺灣獼猴「搶食」無關?
憑我以「誘食法」長期與臺灣獼猴相處的「經驗法則」,彼此間的互動更親密,相處更融洽。臺灣獼猴研究方法-誘食法:是以定量黃豆混合生花生(500G)吸引臺灣獼猴,藉由誘食的食物競爭來測定台灣獼猴社群內母猴位階及各社群的數量統計,誘食法是一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在靈長類、昆蟲、魚類...等研究皆有使用。此方法如告訴大家,真的會講到「鬍鬚會打結」。
比較研究法是對近緣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組織進行比較分析,找到這些物種的行為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以99年出生率(不是存活率)與98年出生率作一比較,是「同」物種又是「同」社群,怎麼有關係存在呢?而竟說有「差異」,這是什麼比較法?是自然比較法嗎?還是什麼研究法?是自然科學研究法嗎?科學研究法有如此的邏輯推裡嗎?真是可笑到極點而加上「est」,也是「匪夷所思」。到底懂不懂?臺灣獼猴生育「間隔期」,也許沒聽懂!可說:族群、生殖及行為生態學簡直是「枉」讀了,由此可知:往昔的種種的說法:也是「鬼話連篇」而不足為信了。
某科技大學研究生於網路公布獼猴之「嬰猴」相片,嬰猴頭頂中的「疏毛」竟解說為「受傷」,真是可悲呀!本人於壽山地區觀察臺灣獼猴時,經常遭受其干擾(因為研究生根本不懂所謂的誘食法),有時這些研究生和那些自以為是的「志工」們結合在一起,高嗆本人「假研究,真餵食」,甚至當我帶社群離開時,還飆「國罵」呢?有時藉著人多勢眾而竊竊私語:「蓋布袋」。如此的素質及涵養,難怪登山民眾說:「態度很惡劣」。
說也奇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不是公布了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社群數及數量嗎?為何又要培訓志工來「重新」調查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社群數及數量呢?原來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在「懷疑」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調查社群數及數量,但為何又公布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社群數共有43,獼猴數量從民國90800隻,到98年增加到1048隻,而且是如此的肯定,完全沒有「推估」的字眼,也不是整數。可能是狗急跳牆吧!柴山會不是也有「追風『猴』」計畫嗎?而且各所調查社群數及數量都是「牛頭不對馬嘴」。
每當我在記錄時,研究生及志工們-直在「照相」,「莫宰影」不知道是誰照誰?並高談闊論自己所見所聞的臺灣獼猴認知,但是其對臺灣獼猴的認知,卻是「半瓶醋,響叮噹」的「半吊子」之內容,而且是「錯誤連連」,也是可悲呀!。坦白地說:您們對臺灣獼猴的認知及了解,還「遠不如壽山地區隨機餵食者」。
勸導「隨機」餵食者,應該以站在臺灣獼猴的角度去面對「生態」的解釋,不是說:「餵食會造成臺灣獼猴沒有謀生能力」,而又說:「餵食會造成臺灣獼猴很會生、或暴增」,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嗎?勸導「隨機」餵食者,應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勸導,並不是「你跑我追」、或說:沒「禮教」,並藉此「機會」教育告之臺灣獼猴的正確的食性、習性等及如何保育整個壽山「生態環境」而永續經營。
懇切地希望高雄市政府相關單位,「不要」再以「不餵食」三個字,掛在嘴角上而原地「打轉」了,切記:「不要『再』相信少數專家、學者」了,議員提出的「問題」也聽一聽就好,千萬不要當真?在澄清事實的真相,最好是「開誠佈公」地公布歷年來的計畫報告及經費的核銷等,其實是「不可能」的事。
「問心無愧」才是本分,否則有共犯結構之「疑」。「為何」呢?90年高雄市議會通過「高雄市野生動物」自治條例,公告餵食者罰鍰六千元,但是其內容不是以保護區的名義而頒布的嗎?當柴山地區提出:臺灣獼猴危害「果園」而提出賠償時,高雄市政府單位卻說:此是「高雄市野生動物」自治條例與中央農委會的保育法相抵觸而「無效」,而不以賠償,柴山居民情何以堪呀!
上述的前因後果解釋得很清楚,「餵食」或「不餵食」與壽山地區「族群生態」是「毫無」相關性。也許少數專家、學者」,不認同我對臺灣獼猴的見解。就如:我提出「周邊或群外雄猴」之名詞(因為國外根本『無』此定義),或有許多的新發現、或新知(如猴王更替或分群)時,常以「不以為然」並以不屑的眼光而嗤之以鼻。
話說回來:對臺灣獼猴而言,有些牢不可破的觀念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更改過來的(如獼猴的天敵是鷹,但是臺灣獼猴卻威嚇及驅趕鷹),所以壽山地區臺灣獼猴被「汙名化」亦不是一下子就能澄清的。何況事實就是事實,他不相信、不認同你,就是「信而有徵」的事,還是有藉口可言。如壽山地區臺灣獼猴年年都會生雙胞胎,少數專家、學者就說:是餵食的結果,而台南市「烏山獼猴保護區」的林爺爺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為我這麼多年(一生),「攏無」看過臺灣獼猴生雙胞胎
國立中山大學獼猴干擾之事,本人於2011/4/1日「認識臺灣獼猴講座」已提出幾項治標的作法。在大環境前提下,我的管理經營理念是:管理或教育「人」,經營的是整個「生態環境」,常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再說: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並不是「神鬼傳奇」,也不是「終結者」,只希望給予壽山地區臺灣獼猴一個「家」。所謂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狗『猴』窩」。所以應該從「生態結構」、「生態區」的理念、觀點的角度切入來經營與管理,因而提出下列幾項治本、治標或長期、短期的想法或作法: 
一、既已公告「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何不立即宣告中壽山(要塞軍事管制區)及北、南壽山大部份地區(軍事管制區)為壽山地區臺灣獼猴的「保護區」。
二、重新規劃「登山口」,封閉龍皇寺及鼓山高中登山口,另覓「登山口」而遠離住宅區。
三、重新規劃「登山路徑」及封閉部份登山路徑;路徑周遭的區塊可公告為獼猴「保護區」或「生態解說區」,可謂:「摸蛤蜊兼洗褲」。
四、可「遷移」高雄市壽山動物園而另覓他處,因該處空間狹窄或地層下陷,如醫教中心土石崩坍,已是岌岌可危,而且又緊鄰元亨寺。如果遷移後,該處作為「獼猴生態解說區」、「猿猴類保護區」及「動物收容中心」。
五、每年定期補償柴山居民,不論是「廢棄」及現還在「種植」果園主人,不同的金額,此可減少臺灣獼猴中毒所造成的死亡外,亦可減少其他物種的傷害,或考慮「徵收」。如考慮地層下陷及海岸的滑落,可考慮「遷村」。
六、嚴厲取締私、濫闢的休息區及登山盜採而保持完整的棲地,並管制登山「人口」數、登山「時間」及所攜帶的工具、食物。
在大環境的前提下,上述六項建議可能有諸多因素考慮,必須長期的規劃與運籌。當前的作法:先培訓長期「生態解說」志工,可參考國立台南大學的壽山志工培訓計畫書(已提出)。北壽山可委託國立台南大學培訓,而南壽山可委託國立中山大學培訓。
最後勸告各為登山客,登山的目的在於運動,運動在於延年益壽,登壽山並不是休閒、騎車、泡茶或結交異性。「壽山」地區是「猴山」,本來就是臺灣獼猴的「家」,進入臺灣獼猴的「家」,也先有面對臺灣獼猴的常識及基本知識及減少應有的各種誘因。以「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胸襟與風範,保持心情愉快、輕鬆,不要有「壓力」,所以登山時,有事或無事多「吼」幾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