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做研究就是要長期地“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

1、做研究就是要長期地“一步一腳印”的田野調查,並不是“蜻蜓點水般”的推測原因或妄下定論。
2、研究臺灣獼猴之前提,是先熟識社群中成員個體或社群結構及活動範圍等,並不是一味採取“森林面積乘獼猴族群密度”或“老是採“穿越線”調查法,再以統 計學之信賴區間“推估”獼猴的數量,這種推估是永遠地“高估”,這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妳而死”是害死臺灣獼猴之始作俑者。
3、誇張的是有學者毫無調查的數據,竟能“生出”全臺獼猴25萬隻的謊言,更能衍生出:因人類餵食的結果,導致臺灣獼猴雌猴生殖由六歲提早到三或四歲及生雙胞胎或壽山獼猴族群已“超過”空間承載量的謬論,這就是臺灣的學者及權威。
4、壽山獼猴族群最近幾年來,因季節性的換毛而呈現脫毛情形,許多學者不明究理地說是人類餵食的結果而造成獼猴皮膚病,這是見樹不見林最好的註解。
5、下例影片:此社群原有13隻成員於2017年換毛季節時曾呈現脫毛情形。2018年6月初,這13隻成員已是個個毛色亮麗,只是稍灰白色而已。
https://www.facebook.com/linjinfju/videos/2118327655067592/?t=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